有一種防衛機轉叫理智化,用理性取代感性,從而使我們避免感知太多自身的情緒,可以降低負面情緒帶給我們的不適,讓自己感到不那麼脆弱。
用的好可以解除或處理現實的困難、達到自我滿足,且表現較容易被社會接受,用不好則是迴避接觸自己的感受及需求,然而長期感受被壓抑、需求被忽略時,會影響人際互動及心理狀態。
若長期以來一直用理智化迴避接觸或著隔離自己的情緒及感受,有些時候會帶來一些困擾及問題。例如為了做出符合當下最好的行為,使用理智化避免經驗到不舒服的感受,同時也忽略掉自身的需求,可能也讓自己錯失看透問題的本質,累積久了過度理智化也許會對自己帶來一些傷害,例如害怕真實的自己不被別人接納,所以選擇追求看似理性的行為,而理智化的出現,可以讓人減少接觸害怕的感受,當下會比較好過,但長期下來別人也沒辦法知道自己的真實需求。
情緒其實具有一些功能性,無論是正向或是負向的情緒,它可以幫助我們去辨別哪些事情是我們在乎的,哪些事情是我所喜歡的,例如生氣的背後,可能代表著對一件事情的期待,只是結果不如預期,所以感到生氣。
下一次,當不舒服的感覺出現且理智化快速上線時,一起停留與體驗看看,感受一下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吧!